白求恩:值得探索与挖掘的写作富矿——文学研讨会“海外华人的白求恩写作”纪实
作为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部分,由魁北克孔子学院、滑铁卢孔子学院与七天传媒联合举办的主题为“海外华人的白求恩写作”文学研讨会10月29日在魁北克孔子学院举行。滑铁卢孔子学院加方院长、作家李彦,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会长袁永林、常务副会长栗龙池、副会长马国庆,中国山东德州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丰云,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刘芳,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原新华社中国特稿社副社长、高级编辑熊蕾,作家、文艺评论家彭程,七天文学社社长朱九如,七天评论员王宏田,魁北克著名作家、评论家、《七天》报专栏作家陆蔚青,加广中文记者王建刚,蒙特利尔著名主持人凤力、大宇以及文学爱好者、朗读爱好者、机构负责人等30余人出席活动。活动由七天传媒主席尹灵主持。
研讨会现场@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活动分为几个环节,首先来宾进行了自我介绍。由于参加活动的人有些早就彼此仰慕或者知名而从未谋面,大家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在自我介绍部分便切入主题,抓住机会谈自己对白求恩、对写作的看法,让与会者从中窥见了海外华人丰富的精神生活。
丰云博士@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活动特邀丰云博士做了《华人新移民文学中的“白求恩书写”》的主题分享。丰云教授从海外移民宏大的背景中摘取了李彦和薛忆沩两个例子,重点剖析了两个人以白求恩为写作对象或者写作切入点采用完全不同的手法所展现的风格迥异的画面,从文学理论的角度加以解说和批评。
丰云博士说:“白求恩是连接中国和加拿大的特殊历史人物。因此,对白求恩的书写和重塑,对于身处中加两种文化交汇处的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作家而言,是从新的维度审视母国与留居国之间历史勾连的最佳切入点。李彦与薛忆沩的“白求恩书写”,面对的是相同的历史文献。但不同的叙事逻辑,使得他们生产出了调性不同的文本。总体而言,李彦的书写将白求恩从面目模糊的政治符号,还原为一个血肉丰满的、有个性缺陷的英雄;而薛忆沩虽致力于将白求恩塑造为充满激情、孤独的个体主义者,但在深层次上,仍将其作为特定时代意识形态的化身。不过,不同维度上的书写的共存,或许才更能无限切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左起:尹灵、刘芳、李彦@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曾经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多次获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高级编辑刘芳主任和大家分享了2016年11月李彦写的《白求恩大夫的最后恋情》荣获上海市第二十五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的获奖经过和幕后花絮。
研讨会现场@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王宏田、陆蔚青、朱九如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加拿大华人在有关白求恩题材写作上的心得体会。
王宏田和张云涛都提到前加拿大总督伍冰枝2009年作为作家出版的书《白求恩:非凡的加拿大人》(Extraordinary Canadians: Norman Bethune),他们同时分享了自己对白求恩这个人物的看法。
陆蔚青、朱九如则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薛亿沩作品的理解,向与会者展示了另外一种大家没有想到的角度,使得讨论的气氛变得非常热烈,大家都很兴奋,在分享中找到了许多“同”与“不同”,碰撞出了火花和激情。
王宏田博士@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陆蔚青(右)、朱九如(左)在研讨会上发言@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任白求恩军医学院政委的栗龙池写了一首诗《颂歌献给白求恩》,由作曲家史兆宽谱曲,在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系列活动中,代表团多次进行了集体演唱。这次到蒙特利尔,七天传媒挖掘了蒙特利尔文学爱好者、朗诵爱好者众多的资源,事先发出启示寻找朗读者,收到不少朗读录音。七天读者金鹏和谭雨铃在会上分别用中文和英文朗诵了这首诗。栗龙池、马国庆分享了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提到如何从一句话“白求恩就像加拿大的一株野玫瑰”产生灵感,从而创作出“你是一只雄鹰、你是一株野玫瑰、你是一团烈火”这样一首白求恩颂歌的过程。
左起:尹灵、谭雨铃、栗龙池、金鹏 / 摄影:凤力
马国庆分享《颂歌献给白求恩》创作过程@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熊蕾女士长期从事对外新闻报道,曾被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聘为特约记者。2006年退休后先后受聘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新闻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客座教授。2011年至2016年,五次应美国科学促进会邀请担任国际科学新闻奖独立评委。2010年12月至今为央视视通国际有限公司英文改稿专家。她把这首诗翻译成了英文《Ode to Bethune》,谭雨铃朗读后,熊蕾谦虚地说:“比我翻译得好”。熊蕾从当年劳动时手指受伤卫生员对她精心包扎的小故事分享了白求恩精神如何在中国发扬光大的体会,引起大家共鸣和热烈的掌声。
熊蕾(右2)分享心得@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作为纪念白求恩逝世80周年系列活动的总策划之一和加拿大目前最权威的白求恩研究专家,李彦教授在长达30多年的加拿大生活中,发表了多部作品,几乎每部作品或多或少都在主人公身上或直接或间接地和白求恩有着某种联系,正如2014年七天记者专访她时她说的那样,她来加拿大,是因为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李彦分享了这些年在白求恩题材写作上的心路历程。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会长袁永林接受七天传媒主席尹灵赠送新书《鸢尾花下--奋斗在魁北克的华人》/ 摄影:凤力
研讨会气氛热烈,虽比预计时间超时了1个小时,大家仍然踊跃发言,王建刚跟大家分享了位于康考迪亚大学旁边白求恩纪念塑像安放的过程。七天传媒向中国代表团赠送了2019年7月出版的新书《鸢尾花下》,大家在正式活动结束后仍意犹未尽地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分享了各自的生活感悟。
参加研讨会的部分来宾合影@Sept Days 七天传媒图片
2025-01-14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