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机制建设
10月13日
德国特里尔孔子学院举行启动仪式
该启动仪式在位于特里尔市中心的办公新址举行,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特里尔市政府副市长诺尔、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公参黄伟到场祝贺并致辞,中国国际汉语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和中方合作高校厦门大学校长通过网络致辞。德中友协代表、德语区兄弟孔子学院的院长及合作伙伴代表50余人出席了现场仪式。
10月21日
阿塞拜疆汉学中心成立
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郭敏,阿塞拜疆驻华大使阿克拉姆•杰纳利,卡扎尔大学校长伊拉达•卡里罗娃,北京外国语大学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世界汉学中心主任徐宝锋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
10月21日
波恩孔子学院举行建院5周年庆典
波恩副市长梅兰妮·格拉博伊女士(Melanie Grabowy)、波恩孔子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廉亚明教授(Prof.Dr.Ralph Kauz)、波恩孔子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蒂尔曼·迈尔教授(Prof.Dr. Tilman Mayer)、波恩孔子学院理事会理事克里斯塔·穆勒教授(Prof.Dr.Christa Müller)、德国多所孔子学院院长、教师、各高校教授及其他合作伙伴应邀参加此次庆典。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也转达了对波恩孔子学院的美好祝愿。
10月21日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建院15周年庆祝活动
该活动在爱尔兰科克市市政厅举行,当地政府官员、议员、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官员等中爱各界友好人士近800人出席活动。
10月25日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成立15周年庆祝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莫斯科大学、莫斯科语言大学等高校领导和师生在内的百余人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出席了活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教育处公参曹士海以线上形式出席大会,并宣读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的贺信。
教育合作
10月4日至28日
北京语言大学完成2022年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线上培训
培训期间,北京语言大学共筹备了二十四场专题讲座和“线上教学沙龙”。多位国内中文教育领域的专家讲解最新发布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等指导性标准,同时还有海外资深本土中文专家和一线教师介绍各国中文教育现状,分享适用于本土中文教学的课堂活动和课堂管理方法,深受参训教师和学员的好评。
10月6日
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为土耳其总统府开设中文课堂
该课程为期约四个月,授课对象主要为总统府工作人员,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文初级课程和中国文化实践活动,如中国传统茶艺、太极拳等。
10月10日
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2022年“中国语言文化营”迎来第五批营员
此次“中国语言文化营”旨在帮助泰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易三仓大学孔子学院为营员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从课堂走进孔子学院,学习中文并在实践中练习如何使用中文。
10月23日至30日
“2022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举行
该研习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绍兴市人民政府、衢州市人民政府、北京语言大学主办,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中共衢州市委宣传部、北京语言大学世界汉学中心、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承办,来自14国的15名外国学者在绍兴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古越风情,感受中华文明之美。
文化活动
10月1日(当地时间)
中德建交五十周年音乐会在柏林爱乐音乐厅举办
德中文化交流基金会主席张彧、德国执政党社民党的联邦议员、柏林前市长米夏埃尔·穆勒、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家海纳·温康纳出席本次音乐会。
10月1日
华沙理工大学举行“孔子学院日”活动
在活动现场,波兰武术协会主席奥苏赫率领的团队为现场观众表演中国武术;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学院教授波米亚诺夫斯卡和中国留学生于明洁展示中波民族器乐二重奏,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痴情冢》《赛马》等经典曲目;华沙理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海燕介绍茶艺工作坊、书法工作坊等各具特色的六个工作坊,带领观众体验中华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10月5日
苏格兰商务与交流孔子学院举办全球孔子学院日活动暨中国元素纺织设计作品展开幕
赫瑞瓦特大学秘书长、孔院外方理事会成员鲁斯·莫伊尔女士代表孔院致开幕辞。此次展览作品将在赫瑞瓦特大学持续展出至明年3月,作品设计灵感均来自去年孔院与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约翰·汤姆逊中国摄影作品展,学生们将影像作品中的中国建筑、人物、图案和饰品等元素完美融入自己的纺织设计作品中。
10月5日至11日
庆应义塾図书馆举办“文人的书信——玩转中国江户时代的诗歌和文字”展示会
本次展览展出了庆应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江户时代的儒家学者和汉诗人的亲笔书信,包括林罗山、新井白石、荻生徂来、中根东里、亀井家(南冥・昭阳・少琴)、古贺家(精里・侗庵・谨堂)、山梨稲川、安井家(息轩・小太郎)、森鸥外、永井荷风。
10月7日(当地时间)
德国波恩孔院举办中德语伴交流会
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参与者,有已工作多年的华人华侨,有初来德国的中国留学生,还有热爱中文和中华文化的汉语学习者。
10月7日至11月4日
日本早稻田大学举办“早稻田的东亚珍贵资料展”
在本次展览中的展品是早稻田图书馆所藏的来自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的珍贵东亚藏品。除此之外,还展示了两件国宝,是五年来的首次展出。为了让参观者充分欣赏它们,这些卷轴被铺满在整个展柜。
10月8日
日本长崎举行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集会
驻长崎总领事张大兴出席集会并发表致辞,当地民众约150人参加活动。活动执行委员会共同代表、前镇西学院院长森泰一郎代表主办方致辞,早稻田大学名誉教授、前总长西原春夫结合自己40多年的对华交往经历作了“为了实现理想的日中关系”为题的演讲。
10月11日至14日
日京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沈曾植没后100周年记念及第9回翰墨书道会展暨日中书道交流展
本次展览由福田康夫前首相作序;其次是其公子福田达夫和中曾根康隆(中曾根康弘原首相长孙)两位执政党国会议员书写了作品参展。苏士澍、韩天衡、郭同庆分别以小篆、隶书、章草三种书体题写展览主题“海日生华”。应邀参展的日本书道家中,有五位是日本最高峰书道展《现代书道20人展》(朝日新闻社主办)的主要成员。
10月11日至11月28日
日本大谷大学博物馆举办展览“佛法东帰”
本次展览由“大佛开眼”、“佛教公传”、“圣德太子信仰与圣武天皇”三部分组成,将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国宝两件。此外,“大佛开眼”部分由大谷大学文学院教授、大谷大学博物馆馆长宫崎健司进行解说。
10月12日
罗马尼亚锡比乌卢奇安·布拉卡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2年孔院日活动
锡比乌孔院教师们通过筷子使用方法的展示和教学,京剧脸谱的绘画涂色,中国传统服饰的介绍与体验,以及中文名字的书写留念,向对中华文化感兴趣的活动参与者打开了一扇文化之窗。
10月13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中欧音乐节暨中德建交50周年音乐会成功举办
该音乐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和欧洲颇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录制团队联合录制。节目中英文版本于10月13日在总台音乐频道、CGTN英语频道、CGTN法语频道以及音乐广播频率、央视频等多平台播出,音乐会德语版本将通过德国当地主流媒体和德国观众见面。
10月13日至11月28日
日本东京大学举办森鸥外逝世一百周年旧蔵书展
以森鸥外逝世一百周年为契机,东京大学举办森鸥外所藏书展,展示东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森鸥外文库。这些图书内容包含了和、汉、西洋等地域,共计19000册。
10月14日(当地时间)
罗兰大学孔子学院参加罗兰大学开放日活动
该活动于罗兰大学校园内举行,旨在让年轻人获得有关大学教育、国际项目及政府有关教育政策等方面的一手信息,同时开展各国文化体验活动。罗兰孔院的工作人员分别设置了书法和茶艺体验项目,并准备了丰富的中国小零食,让本校学生和当地民众能进一步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0月14日
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成功举办中国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面向蔚山女子高中的50余名学生举办。当日,活动分为“茶道体验”和“绘文化扇”两个主题。启明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尹章俊(Yoon Chang-jun)教授向孔院老师们传达了蔚山女子高中对本次文化活动的反馈结果,他们对此次活动予以了高度评价,并期望启明大学孔子学院未来可以举办更多的中国文化体验活动。
10月19日
老挝国立大学举办“孔子学院日”主题活动
中国驻老挝大使姜再冬、老挝教育体育部副部长苏理乌冬·孙达拉、老挝国立大学副校长洪培·占塔翁、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罗明、老方院长李建民、老挝国立大学各部门学院领导、在老中资企业代表及师生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10月21日
爱尔兰科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建院15周年庆祝活动
该活动在爱尔兰科克市市政厅举行,当地政府官员、议员、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官员等中爱各界友好人士近800人出席活动。当晚,由近150名科克大学学生、当地中学生、孔院教师、中国留学生和当地文艺社团演员组成的表演团队在市政厅音乐大厅为大家带来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晚会,将庆祝活动推向高潮。
10月23日(当地时间)
雅典商务孔子学院举办“圣帕拉斯凯维市中国文化节”
中国驻希腊大使肖军正、圣帕拉斯凯维市市长Vasilis Zorbas等政要都出席活动并致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通过现场大屏幕向大家致以亲切的问候与祝贺。雅典商务孔子学院各位老师们组织了水墨画、书法、剪纸、汉语角、茶艺等饶有趣味的中华文化工作坊,请观众亲自体验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
10月23日
2022年秋季中国文化节在墨西哥城举办
在中国文化节的活动中,除了可以欣赏文艺表演之外,墨西哥民众还可以近距离了解并参与到传统剪纸、中国结制作、京剧脸谱绘制、书法、茶艺、太极武术等实际体验中。
10月23日
2022“中德国际云端音乐节”在德正式拉开帷幕
该音乐节由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学院、德国下萨克森州州立歌剧院、(欧洲)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协会、德国厄尔士歌剧院联合主办,中央音乐学院校长俞峰通过视频方式为开幕式致辞,中国驻汉堡总领事丛武发来贺词。
10月24日
印尼孔子学院举办中华文化走进中学体验活动
印尼阿拉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牛海涛、印尼方院长菲力,雅加达西基尼职业高中校长李法,印尼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王玉斌,孔子学院师生及100名印尼中学生参加活动。
10月24日至11月4日
日本杏雨书屋举办“杏雨书屋的宗教文献——《敦煌秘籍》《碛砂版大蔵経目録》及相关物件”展览
本次展览于日本大阪市杏雨书屋举行。杏雨书屋创立之初,意在保护中日两国的本草医书文献,经武田科学振兴财団资助,购入大批早川佐七氏蔵书、藤浪刚一氏蔵书,开设至今。
10月27日(当地时间)
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举办2022年“孔子学院日”活动
本次活动以“中国传统运动”为主题,包含乒乓球、踢毽子、投壶、羽毛球、筷子夹豆等运动项目,吸引了大批当地民众参与。
10月29日
圣马力诺孔子学院举办“颂经典,迎远朋”主题开放日活动
该活动以“颂经典,迎远朋”为题,向学生呈现了孔子的理念,一起诵读了《论语》经典语录,并通过学习行礼、“心连心”剪纸等活动向圣马力诺当地师生展现礼、爱等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元素。
学术动态之会议论坛
10月7日
中山大学举办2022年明清学术青年学者工作坊
该讲座由中大历史所讲座教授李孝悌做专题演讲,台湾政治大学助理教授高振宏、中兴大学助理教授康凯淋、东海大学助理教授李忠达、台湾政治大学副教授宋韵珊、彰化师范大学助理教授邱怡瑄、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副教授翁敏修、中山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杨宜佩、台湾大学助理教授刘柏正、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博士后研究员颜讷、文藻外语大学助理教授钟明彦做学术报告。
10月7日
第33届中唐文学会线上召开
本次大会分为学术发表和读书会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九州大学大学院博士陈禕璇做学术报告,佐贺大学教授谷口高志主持。第二部分由来自东京学芸大学的长谷川真史发表“刘禹锡読书会”、来自京都女子大学的加藤聪发表“东山之会”、来自大阪公立大学的高桥未来发表“《诗词曲语辞辞典》翻译研究会”,发表结束后进行问答环节。
10月7日至8日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岭南研讨会举办学术会议“可译性/跨媒介性:中国诗歌在(与)世界”
会议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研究系和香港岭南大学全球华人研究高级研究院联合主办,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Carsey-Wolf中心赞助。该会议分两场举行,由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多位学者从“可译性/跨媒介性”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国诗歌在不同语境下的呈现形式,探讨了翻译、改编、转用等概念在实践中的差异,以及新翻译策略。
10月9日
纽约聊斋举办文化沙龙“轴心时代新解”
该沙龙由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董平主讲,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教授郑开、澳门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于兴中与谈,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Fordham University)教授洪朝辉主持。
10月14日至15日
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召开学术研讨会
大特大学孔子学院保方院长伊丝克拉·曼多娃主持会议,大特尔诺沃大学校长赫里斯托·邦卓洛夫致开幕辞,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教育事务负责人毛彦成,代表驻保大使董晓军宣读大特大学孔子学院建院十周年贺信。
10月15日
日本东洋学研究所召开会议“文献在讲述什么”
该会议的会场设置于日本东洋大学白山校区,东洋大学文学部教授伊吹敦、宗教评论家、佛典翻译家大竹晋、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蒋海怒、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志远、东洋大学东洋学研究所客员研究员佐藤厚、鸟取大学地域学部教授米田真理子、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教授菊地大树做学术报告。
10月15日至16日
复旦大学举办论坛“西方诠释学与中国经学诠释学”
该论坛分两天举行。第一天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乃乔、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牛文君、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傅永军、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教授王宏健、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何卫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李清良主持与评议,第二天由复旦大学副教授郭西安、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姜哲、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师杨东东、上海师范大学教师郭亚雄、福建师范大学教师黄晚、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李盛、中国矿业大学教师曹洪洋、上海大学教师周海天主持与评议,四十余名学者做学术报告。
10月18日至27日
湖北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国营商环境研讨会
该研讨会主题为“中国营商环境:当前趋势”,联合《今日中国》杂志线上召开,共分为四场,总计吸引2000余人观看。
10月22日
日本孔子学院协议会年度大会召开
该会议由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主办,日本13家孔子学院、2家孔子课堂及中国驻日大使馆、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作为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理事长出席大会并致闭幕辞。
10月27日
东华大学举办新书发表暨学术座谈会“中国古代诗歌的‘社会性’与‘艺术性’”
本次座谈会围绕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东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颜崑阳新书《中国诗用学: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行为诗学》展开,由山东大学讲席教授龚鹏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特聘教授梅家玲、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王欣慧主谈。
10月29日至30日
复旦大学举办“相遇与重生:世界诗人与中国诗学传统”工作坊
该工作坊以世界现当代诗人为中心,考察他们在各自语境之下如何与中国诗学传统相遇,如何经由理解、阐释、借鉴、吸纳的历程,对他们的诗歌创作、诗学概念和生命轨迹产生了影响。共有24名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参加了本次工作坊。
学术动态之成果出版
10月
姚平、王希主编新书《在美国教历史:从书桌到讲台》出版
本书是由中国留美历史学会的三十一位会员撰写的文集,分享了他们从留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历程。教学领域涵盖中国史、亚洲史、东亚史、中美关系史、中华文明史、美国史、亚裔美国人史、西方文明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外法律史、妇女史、族裔史、史学史和全球史领域。可以说,本书不仅提供了一种与留学生视角不同的关于美国大学和大学文化的新知识,而且展示了具有双重或多重学术背景的跨文化知识人在全球化时代对历史教学和学生培养等问题的思考与反省。
10月
李孝悌著作《恋恋红尘:明清江南的城市、欲望和生活》出版
该书作者李孝悌为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明清以来的社会文化史、城市史。这是一本关于明清江南文化史的杰作,通过运用文集、情歌、戏曲和图像数据等资料,处理了18至20世纪的士大夫生活、普通民众特别是妇女的情欲世界及近代上海的城市文化等课题。
学术动态之学术讲座
10月2日至16日
马来西亚中学华文教师联谊会、法情学堂及香港浸会大学孙少文伉俪人文中国研究所联合举办清词研究系列讲座
该系列讲座分为三讲,第一讲与10月2日举办,由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陈昌强主讲“南北宋之争与清代浙西词派的历史演进”,第二讲“论康熙皇帝的词学活动及其影响”于10月9日举办,第三讲“‘重光后身’说与清初词学演进”于10月16日举办。
10月5日
台湾辅仁大学举办讲座“晚明清初的信息传递——以僧俗书信往来为例”
该讲座由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副校长陈玉女主讲,辅仁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陈方中主持。
10月6日
浙江大学举办讲座“黄荛圃题跋辑集整理小史——从潘祖荫至沈燮元”
该讲座由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校古籍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古籍保护研究院教授吴格主讲,浙江大学经济与文化中心主任、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徐永明主持。
10月7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讲座“翻译的危险:清朝与大英帝国两位翻译家的非凡人生”
该讲座由牛津大学东方研究学院教授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主讲,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沈艾娣认为,一些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人们通常的认识。而我们应该看看为什么这些知识没有到达高级决策者手中。
10月7日
澳门大学举办讲座“在「荒诞」的文本中寻找历史的另面——以《探索幽冥》为例”
该讲座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东杰主讲。王东杰认为,志怪作品是传统中国极为常见的文本,但也常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即使在20世纪以来,历史学者也很少将目光投向这些“荒唐不经”的文本。不过,“荒诞”的世界也是历史的组成部分,而且往往和“正常”的世界分享着同一种认知与实践的根基。如果我们懂得向志怪提出“适当”的问题,这些文本会告诉我们历史的另一些面相。
10月10日
研究平台“末日前的语文学”举办讲座“高本汉对清儒诠释原则的批评”
该讲座由普林斯顿大学博士马瑞彬(Magnus Ribbing Gren)主讲,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麦哲维Steven B. Miles主持,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柯马丁(Martin Kern)和特拉维夫大学的石敖睿(Ori Sela)讲评。
10月11日
香港浸会大学举办讲座“‘鉴史’还是‘考史’:明清士人的史论写作与历史启蒙阅读”
该讲座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胡琦主讲,尝试从明清启蒙教育中的‘史论’写作切入,考察其文体形式与学术思想、社会制度之互动,以求展现明清时期士人阅读文化之一斑。
10月12日
南京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时空交错中的版本鉴定”
该讲座由天一阁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李开升主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苏芃主持,运用实物版本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若干实例,有利于我们认识版本鉴定实践中时空的交互作用。
10月13日
大连外国语大学举办讲座“海外藏中国民俗文献与文物资料研究的构想与方法”
该讲座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授王霄冰主讲。王霄冰教授认为,海外藏中国民俗文献和民俗文物资料的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收藏方重视和公开这些资料,而且可以通过编撰目录、建设数据库等方式,为国内外的中国民问文化研究提供类型丰富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原始资料。
10月13日
南京大学举办讲座“杜诗篇目知多少”
该讲座由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主讲,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重喜主持,采取线下(南京大学)与线上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
10月13日
华中科技大学举办讲座“宋人笔记中的饮食书写”
该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方笑一主讲,聚焦于宋人笔记中的饮食和饮食文化内容。这些饮食书写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也体现了宋代市民生活的繁荣景象,同时,与宋代政治文化也有不可忽视的关系。
10月14日
香港中文大学举办讲座“粤语吟诵调的收集与研究”
该讲座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副教授萧振豪主讲,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严志雄主持,通过线上会议举行。
10月15日
浙江大学举办讲座“中外文化交融与盛唐产生”
该讲座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建波主讲,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主持,采用线上会议进行。
10月15日
复旦大学举办讲座“撰写文学史的挑战”
该讲座由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及翻译讲座教授张隆溪主讲,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陈引驰主持,复旦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郜元宝、苏州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季进、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授王柏华、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教授张万民与谈。张隆溪教授以他本人参加《文学的世界史》写作和撰写《中国文学史》的亲身经验,探讨相关的问题。
10月15日
华东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明代江西文人社集与小读书人的世界”
该讲座由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张艺曦主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冯玉荣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向空静与谈,通过对明中晚期江西的三场运动及风潮的考察,从社集活动的发展,谈心学运动与文学复古运动如何在明末被制艺(八股文)风潮所凌驾而过,以及小读书人如何因“应举”与“穷经”分歧的焦虑,而转向制艺写作,以及心学运动的退潮。
10月15日
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举办公开讲座
该讲座由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上原究一主讲“东洋文化研究所新入馆图书——围绕《新刻汇正十八国斗宝伝》展开”,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额定其労主讲“亚洲的判决文书——以近代日本与蒙古案例为中心”。
10月16日
兰州大学举办讲座“王逸《楚辞章句》与东汉安帝朝政坛”
该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兴陆主讲,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雷恩海主持,采用线上会议进行。
10月17日
浙江大学举办讲座“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特征”
该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主讲浙江大学文学院(筹)特聘副研究员黄鹏程主持。
10月17日
澳门大学举办讲座“弄蟾光兮捉娥影:中国历史与文学中的后宫嫔妃”
该讲座由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米欧敏主讲,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
10月19日
台湾中央研究院举办讲座“数位人文与宗教研究:历史与当代”
该讲座由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林敬智主讲,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兼副所长林圣智主持。
10月19日
澳门大学举办讲座“执拗的沉默:书写中国女性史”
该讲座由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历史学荣誉教授历史学荣誉教授贺萧(Prof.gail Hershatter)主讲。
10月19日
香港树仁大学举办讲座“究人机之际:文史研究新路径”
该讲座由台湾师范大学华语文教学系助理教授邱诗雯博士主讲,以作品《史记》《红楼梦》,及流派桐城派等代表的文史研究为例,说明数位人文可以为文史研究的哪些面向带来源头活水,讨论人机合作方法中人文学者的重要性及其应当扮演的角色。
10月19日(美东时间)
美国康奈尔大学举办讲座“穿越地球:余秀华诗歌作为世界文学”
该讲座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Hangping Xu主讲,他的专长是现代和当代中国文学、文化和视觉研究、比较文学和台湾研究。他的研究将中国置于世界之中,颠覆了"中国性"的概念,并关注散居、分散、移民和全球化的历史。
10月19日至28日
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第八届新亚儒学系列讲座
该系列讲座共分为三讲,均由香港教育大学文化历史讲座教授郑吉雄主讲。第一讲主题为“近世‘儒’的论说与变迁”,第二讲主题为“《易》学、儒学与哲学”,第三讲主题为“戴震气论与汉儒元气论的歧异”。
10月20日
中央大学举办讲座“红楼梦中的香文化与嗅觉隐喻”
该讲座由英国爱丁堡大学东亚系教授黄雪蕾主讲,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吕文翠主持,采取全线上方式进行。
10月20日
美国西华盛顿大学举办讲座“西方汉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该讲座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主讲,以欧洲汉学家对中国宗教、哲学、文学的研究为例,试图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解说欧美汉学家的研究方法的创造性意义。
10月20日
南京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文化视域下的明清小说作家考证——以冯梦龙研究为例”
该讲座由江苏第二师范文学院教授冯保善主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生群主持,从文化视域对小说进行考证,以期让明清小说研究柳暗花明。
10月21日至11月9日
香港树仁大学举办客席课堂讲座系列活动
该活动活动共分为四场。第一场由大光德萃书院中文部主任穆桐主讲“国际中文教学概况:IGCSE和IBDP中文课程介绍”,第二场由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晶主讲“‘鸢飞鱼跃’与中国诗学的审美理性”,第三场由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香港树仁大学中文系客席教授冯胜利主讲“语言与文化”,第四场由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教授祝新华主讲“中小学阅读测试:如何才能评核阅读能力?”。
10月22日
清华大学举办讲座“古代时间文化领域的中日交流”
该讲座由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晓峰主讲,“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与中国汉唐时期文化交流”特展策展人谈晟广主持,通过清华艺博官方微博、搜狐视频、在艺直播、艺度直播、书艺公社、文博圈、文博头条、中华文博共享平台、华衣夏裳视频号进行同步直播。
10月22日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讲座“日本平安时代训点资料中的汉字音音注”
该讲座由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香主讲,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李建强主持,主要以小川本《新译华严经音义私记》等几种日本平安时代的训点资料为例,介绍其中汉字音音注的表记方式以及在解读和利用这些音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0月23日
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举办讲座“学问的出版与出版的学问:在美国出书的酸甜苦辣”
该讲座由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姚平、美国俄州中部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小兵、美国纽约福坦莫大学历史学教授洪朝辉博士主讲,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会长、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孙怡主持。
三位论著颇丰的美国大学历史学教授在讲座中分享递交出书提要、完成审稿程序、沟通交流技巧的心得;交流集合同仁力量、设计出版战略、修改完善论著、推销新书技巧的经验;讨论申请研究基金、出版双语论著、谈判出版合同等主题。
10月23日
浙江大学举办讲座“元明清戏曲中的杜甫书写”
该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杜桂萍主讲,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主持,通过线上会议进行。
10月24日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举办讲座“俞樾晚年诗作与过渡时代的文学感知”
该讲座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主讲,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中国古典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严志雄主持。俞樾晚年(1880-1907)诗作表达了衰老、病痛如何磨蚀生命,回忆如何暂时缓解内心的迷茫,蕴涵他面对西洋物质文化和技术时的惊奇、接纳与徘徊,还保存了他在明白生寄死归道理时对留名、扬名的强烈念想。
10月24日
山东大学举办讲座“释‘文学’”
该讲座由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张伯伟主讲,山东大学副教授叶杨曦主持,通过与山大师生共同讨论今国人头脑中固化的文学观念,从而加深对该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10月24日
华东师范大学举办讲座“经史子集与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古典范式”
该讲座由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建中主讲,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赵厚均主持,意在通过总结归纳文论关键词研究的古典范式,为中国文论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提供关键词研究的话语体系及其兼性阐释。
10月25日
亚太汉学中心举办讲座“无弦弦上声无声:宋代禅僧和文人书冩中的无弦琴”
该讲座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与文化系博士张楣楣主讲,以无弦琴这一音乐诗意形象为基础,考察和勾勒其文学表现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从而揭示文人和禅僧的动态互动和相互影响。
10月25日
香港浸会大学举办讲座“鲁迅文学论的跨文化形构:从“世界文学”资源到《摩罗诗力说》”
该讲座由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学系助理教授崔文东主讲,以《摩罗诗力说》为例,结合世界文学研究的视野,分析鲁迅如何转化德语与日语‘世界文学’资源——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等——创成其独特的文学论述。
10月26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讲座“天下同文:八思巴文与元代士人的学术和身份”
该讲座由牛津大学亚洲及中东研究学系副教授许明德主讲,以八思巴文为案例,说明时人如何在推广或拒斥这套文字之时,构拟一套汉人学术传统,进而阐明这套学术传统如何反映时人身份认同的复杂性。该讲座为“古典文学与思想研究群讲座系列”活动的第一场。该活动将从10月26日持续举办至2023年3月3日。
10月26日
北京大学举办讲座“日本古钞本《论语集解》之价值”
该讲座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学部教授高桥智主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玉才主持,通过线上会议进行。为了了解日本古钞本的世界,《日本〈论语〉古钞本综合研究: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论语集解〉研究》首先介绍室町时代的《论语》钞本的情况,影印三种典型的钞本,然後报告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讨论这些钞本价值後的结论,提供一些进入钞本研究的基本资料。
10月26日
华东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数字人文的基础设施:从国外到国内”
该讲座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徐永明主讲,共分为数字人文基础设施的含义及种类、国外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国内的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对策与前景四部分,通过线上会议进行。
10月26日
上海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漫谈中文师范卓越人才的培养”
该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务部培养处副处长马东瑶主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李贵主持,上海市“中华典籍与国家文明”重点创新团队承办,通过线上会议进行。
10月27日
上海师范大学举办讲座“数字时代下的唐宋文献辑佚与研究”
该讲座由陕西师范大学唐史研究所副教授胡耀飞主讲,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秦中亮主持,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科、上海市“数字人文资源建设与研究”重点创新团队主办,通过线上会议进行。
10月27日
南京师范大学举办讲座“古籍印本与现代阅读”
该讲座由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郭立暄主讲,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新勋主持,通过若干鉴定实例,与观众分享古籍鉴定与日常阅读的话题。
10月28日(美东时间)
美国哈佛大学举办讲座“鲁迅和世界文学:翻译的任务”
该讲座由来自波莫纳学院的Eileen J. Cheng 、哈佛大学的David Damrosch、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Theodore Huters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Hu Ying主讲,由来自哈佛大学的David Wang主持。
10月28日
浙江大学举办讲座“传奇性与日常化:唐宋视野下的宋代文学”
该讲座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朱刚主讲,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委员会主任龚延明主持,采用线下会议方式召开。
10月28日
香港孔子学院举办讲座“中国古典诗歌的镜头语言”
该讲座由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于溯主讲,选取中国诗歌经典诗作,分析其中的运镜和剪辑技巧,以及这些镜头语言可以激发的心理效果。
10月28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讲座“明代思想文化世界与小读书人的抉择”
该讲座由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教授张艺曦主讲,聚焦于明亡以前的阳明心学之衰,以及小读书人面临的困境与抉择。
10月28日
香港中文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举办讲座“我看美国汉学”
该讲座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志啸主讲,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健、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冯胜利主持。
10月29日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举办讲座“论新时期以来唐诗研究的若干热点”
该讲座由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丁放主讲,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沙先一评议,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主任、长聘副教授曲景毅主持,主要讲述唐诗研究的研究热点,以及唐诗学研究的进展。
10月29日
新加坡管理大学举办讲座“新加坡、1990年代与王安忆南来寻根之旅的啓发”
该讲座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教教授曾昭程主讲,通过回顾王安忆的新马书写,反思新加坡于1990年代在华人世界里的特殊地位,并展望蕞尔之岛如何能够再以海纳百川的气度,重新成为华人多元文化的主场。
10月29日
福建师范大学举办讲座“学术经典是如何炼成的——胡士莹与《话本小说概述》”
该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主讲,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邓雷主持。通过对《话本小说概述》的研究,不仅可以呈现一部学术著作的经典化过程,也带给读者、尤其是学术研究者许多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学术研究的三个本质特征,即纯粹性、持久性和开放性。
10月29日至30日
复旦大学举办“碑之转身”中古中国石碑与石刻文化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分为两天举行,由复旦大学中古中古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围绕中国石碑与石刻文化为核心展开,共有30余名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发表学术报告。
10月30日
纽约聊斋举办讲座“全球视野下的沦陷区研究”
该讲座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言主讲,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持兼与谈,美国普渡大学西北校区法国语言文学终身正教授鲁进、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世界语言文化系副教授李同路与谈。讲座嘉宾尝试在各种帝国势力的场景中,分享他们对沦陷区的历史经纬、知识形式与生命伦理的多学科探求。
10月30日
东南大学举办讲座“司马相如与汉赋”
该讲座由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许结主讲,东南大学教授乔光辉主持。许结认为,以司马相如赋由藩国进入宫廷为标志,既促进了汉赋作为一代文学的形成,又决定了他本人“赋圣”的历史地位。
10月30日
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讲座“中日茶风与禅之精神·“体物”的工夫论”
2025-01-06
2025-01-04
2025-01-03
2025-01-02